一、活动背景
“众智未来" ——2019 年第四屈悔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巾淘峡两岸关系协会、教育部创新创业指导教育委员会、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指导,上海市入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沪港大学联盟及同济大学主办,同济 大学港澳台办公室、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Fablab O Shanghai I 中国“数制” 工坊共同承办, 支持单位有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香港科技大学、Fablab Taipei(台北)、大港自造特区(高雄)、高北十六创意园区&同济未来需求实验 室 NEEDS ( 深圳)、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苏州)。本次大于赛 2018 年 8 月 15 日至 8 月 21 日, 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隆重举行。
木次大赛将设置成年入组(含高中,最大年龄不高于45 岁),野少年组(初中、小学, 最小年龄不低于 9 岁)2 个级别, 并继续以“众智未来” 主题,关 注中华文化、教育、环境、健康、城市未来等可待续发展领域, 结合创新设计理念和前沿科技,创造具有社会和产业价值的产品。推动传统手工艺与数制制造、大 数据与物联网、可视世界与虚拟空间、生物合成与艺术等多领域、多维度的跨界 融合。在创客比赛的基础上,融 入更多实战活动: 创新企业的参观交流、工作坊、两岸论坛等。增加两岸青年更多的交流互动机会,促进人力资源和项目资金的更 多可能性。
二、活动目的
在创客比赛的基础上,触入更多实战活动:创新企业的参观交流、工作坊、 两岸论坛等。增加两岸青年更多的交流互动机会,促进人力资源和项目资金的更 多可能性。
本次大赛在前两届海峡两岸青年创客大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两岸人文和科技交流广度和深度,通过两岸青年人、大学生、初高中创客比赛拓展海峡两岸 青少年交流, 推动两岸青少年在创新和高科技领域的深度协同; 通过此次比赛, 以促使海峡两岸创客文化建设,资源互补,营建一个适合长期合作的众创空间环境与生态系统,进而逐步拓展加强两岸从青少年层面上文化的交流沟通,继续推 进创客创新、创业的联动和机制的叠加。
三、活动之前的准备
在本次比赛下设置竞赛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和秘书处,秘书处 设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竞赛委员会统筹整体安排和进度及安全; 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筛选、辅导和评审; 组织委员会负责活动宣传和推进; 秘书处负责各方联络。
于 2019 年 3 月开始活动筹备和宣传, 从 4 月开始在大陆地区各大高校、创新空间和台资企业、园区进行活动宣讲。并于2019 年 5 月进行了台湾地区的环岛宣讲,走访了慈济名下的两所大学,两所高中以及两所初中及小学,同时参观 了慈济的环保站,并较为深入的沟通了环保科技项目合作的相关事宜。还拜访了花莲科技大学,台北的国立建国高中,台湾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济中华大学'、Fabl ab 台北、rabl ab 台中、大港自造特区M- ZO E 等地, 得到f、如1地师生较为积极的相应.
四、活动基本情况
(一)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前期策划 ( 3 月- 5 月) 前期策划:活动宣传、社区分享
第二阶段: 网上报名&分赛执行 ( 4 月- 7 月 20 日) 网上报名、项目筛选、项目预演
7 月初举办苏州、高雄、台北、深圳分赛, 并推荐优秀团队进入奻终决赛
第三阶段: 正式启动 ( 8 月 15- 21 日, 7 天)
创新工作坊 I Pitch Par t y、创客马拉松、成果路演 I 专家评审、顶级空间参访
(二)活动的过程:
8 月 16 日组委会为创客们准备了各种类型的工作坊, 大家在其中尽情感受前沿科技的魅力,更是在比赛期间将学到的技术学以致用,同时也在共同学习中 拉近了同伴之间的距离。两岸的选手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坊进行了体验,除了 木工工作坊、3D 打印工作坊、m i nd+编程工作坊、项目的虚拟呈现工作坊、路演培训工作坊,还 有 2D 设计与激光切割工作坊、焊接小上海电路板、MOUSER 技术 中心和 SamacSys 系统助力创客完成原型设计、Ar clui no 工作坊, 这些工作坊给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带来了不一样的新奇体验。
8 月 16 日 22: 00 开始, 选手们开始了紧张刺激的" 48 小时创客马拉松" ' 各位年轻聪明的脑袋突破年龄和地域的限制,在这里碰撞与交融,脑力与手动结 合的疯狂战斗, 力争每一分每一秒, 创造出自己的创意成果!
8 月 19 日, 本次大赛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暗房报告厅圆满落幕。上海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会长李雷鸣、同济大学副校长蒋昌俊、上海市人民政府台 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处处长王跃、同济大学港澳台办主任陈宇光、同济大学设计创 意学院院长娄永琪、上海市人民政府港渎事务办公室刘刚、复旦大学港澳台办项 目主管罗逸伦等重要嘉宾参加了颁奖典礼暨闭幕式。
8 月 20- 21 日两天组委会为参赛队伍安排了精彩的参访活动。8 月 20 日工作人员带领各位参赛选手参观了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彩虹鱼“深渊 极客”研学基地,在这里,彩虹鱼的老师为创客们介绍了深海探险简史,通过讲 述科学家们对于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一马里亚纳海沟的探险,让创客们了解了潜 水器的发展史及彩虹鱼的创业过程。
当天下午参访了滴水湖和南汇嘴公园,后去了位于杭州湾口外的浙江省崠泗 崎妪列岛的洋山深水港港区,它由大洋山、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中古首 个在微小岛上建设的港口。
8 月 21 日, 上午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中科新松有限公司, 它是新松机器人集团在上海设立的国际总部,在这里,工作入员通过多媒体环幕为参访者们 详细介绍了中科新松有限公司的的起源及发展,并带大家参观了用千展览的机器 人产品及模型。结束参观后,大家一同去了上海浦东的第 一家创客空间——蘑菇云创客空间, 在这里,创 客们在工作人员Re becca 的带领下, 欣赏了其它创客的
作品并对作品进行操作体验。在参观完作品及创客空间的工作坊之后, 工作人员邀协常驻创客为创客们介绍他们最新构思的产品。
下午带领大豖以小组臼山参访的形式 去参观 了 M50 创总园, 它 是由厂房改造,园内进驻许多视觉艺术和创意设计为主体的艺术家工作室、文化艺术机构和 设计企业,是上海具有标志邸义的创恣园区之 。
为期两天的参访,让创客选手们对创客文化、人工智能、自动化产业和艺术 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解,培 养了创客选手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同时也 收获了一份友谊。
优秀的创客们积极参赛,执蓿于将想法转变成现实,正是他们对创造的热情, 才成就了这场文化和情感的交趾、人文和科技结合的盛会。我们期待明年更多的 两岸青少年共同参与。
五、活动的效果
本次大赛分别设置成年人组和青少年组, 大赛规模继续壮大。大赛从 3 月25 日正式启 动,到 7 月 20 日报名截止,,进 入到决赛的选手从去年的 200 多名, 增加到了 300 余名,实际报名人数多达 580 余入,其中 台湾地 区的选手更是高达76 名。
这场不分年龄和地域的大赛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更多的优秀创客涌现,更重 要的是,创 客们在学习、实践、创造的过程中, 使 得 两岸 交流的程度不断加深。
大赛从比赛的参与度、项目和最后的结果来看,都是胜于去年的,在技术的 介入上、知识点上和砓后的呈现上,要比去年丰富很多,成熟很多。两岸青少年 创客们在技术水平相比以往两届大赛有了明显提高, 但技术只是一方面,我 们还看到,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上,以 及对入文的关注,结 合技 术手段对文化的传承等有很多推进。
青少年组以“ 未来城市 ” 为主题,要 求选手通过实际调研,观察分析城 市现实需求和问题,畅想未来创新城市,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有的队伍对居民小区钟 的车位浪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一“车位管家”,有的队伍收垃圾分类的政策 影响, 设计了一款可以解决爱狗入士在遥狗时遇到的问题一一“狗屎回收箱" ' 还有的队伍发现总有一些扫地伯伯在辛苦的扫地,他们就设计了“扫落叶的机器 人”,它可以帮助扫地伯伯减轻负担。青少年组的参赛选手通过简单原型呈现项 目成果,展现未来城市的创新与活力。
成人组的作品更是异彩纷呈,有在骑车时可以减少查看手机导航分心的“导 航手套";有对脑瘫儿童玩具进行了创新设计, “针对脑瘫儿童的交互式积木玩具”有 自由组 合、兼容 构建 、声 光 反馈等功能; 还有旨在让大部分传统家电接上后即可升级为智能家电的“分布式模组化智能插座”等等,涉及中华文化、教育、 环境、健康、城市未来和可待续发展领域等各个领域。
闭幕式上, 上海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会长李雷鸣、同济大学副校长蒋昌俊分别致辞。
上海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会长李雷鸣引用习总书记的讲话,强调“创新是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 中 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青少年作为创新的主力军,应共同营造全社会大胆创新、勇千创 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
同济大学副校长蒋昌俊则谈到,对 千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青年强则国强, 青年兴则国兴,两岸青年应该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共同探讨科研问题、共同研制科创产品, 成为民族未来的中流砾柱。
六、后续延展
本次比赛受到各界关注 , 以及得到的各方老师及家长的一致好评。此外 , 我们明年仍将进一步拓展分赛选拔形式 , 目 前已经开始和 行岛、苏州、沈圳以及 长沙等地的相关机构、高校进行协商为明年的分赛进行筹划准备,力争明年将此次大 赛做成更大规栈的全国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