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智未来” 2018年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

“众智未来”——2018年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指导,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港澳台办公室、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Fablab O | 中国“数制”工坊协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支持。本次大赛作为同济WIEE世界创新创业博览会重要部分,将于2018年8月17日至8月22日,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

本次大赛将设置成年人组(含高中,最大年龄不高于45岁),青少年组(初中、小学,最小年龄不低于9岁)2个级别,并继续以“众智未来”主题,关注中华文化、教育、环境、健康、城市未来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结合创新设计理念和前沿科技,创造具有社会和产业价值的产品。推动传统手工艺与数制制造、大数据与物联网、可视世界与虚拟空间、生物合成与艺术等多领域、多维度的跨界融合。在创客比赛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实战活动:创新企业的参观交流、工作坊、两岸论坛等。增加两岸青年更多的交流互动机会,促进人力资源和项目资金的更多可能性。

二、活动目的

在创客比赛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实战活动:创新企业的参观交流、工作坊、两岸论坛等。增加两岸青年更多的交流互动机会,促进人力资源和项目资金的更多可能性。

本次大赛在前两届海峡两岸青年创客大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两岸人文和科技交流广度和深度,通过两岸青年人、大学生、初高中创客比赛拓展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推动两岸青少年在创新和高科技领域的深度协同;通过此次比赛,以促使海峡两岸创客文化建设,资源互补,营建一个适合长期合作的众创空间环境与生态系统,进而逐步拓展加强两岸从青少年层面上文化的交流沟通,继续推进创客创新、创业的联动和机制的叠加。

三、活动之前的准备

在本次比赛下设置竞赛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和秘书处,秘书处设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竞赛委员会统筹整体安排和进度及安全;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筛选、辅导和评审;组织委员会负责活动宣传和推进;秘书处负责各方联络。

于2018年3月开始活动筹备和宣传,从4月开始在大陆地区各大高校、创新空间和台资企业、园区进行活动宣讲。并于2018年6月进行了台湾地区的环岛宣讲,走访了台湾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湾实践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华大学、Fablab 台北、Fablab台中、Fablab台南、大港自造特区M-ZONE、桃园青年创客中心、台南南方创客自造空间等地,取得了强烈的反响和效果。

四、活动基本情况

(一)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策划(3月-5月)

前期策划:活动宣传、社区分享

第二阶段:网上报名(4月-7月25日)

网上报名、项目筛选、项目预演

第三阶段:正式启动(8月17-22日,6天)

顶级空间参访、创新工作坊 | Pitch Party、创客马拉松、成果路演 | 专家评审

(二)活动的过程:

在本次大赛开幕前,组委会为参赛队伍安排了精彩的参访活动。8月18日,工作人员带领各位参赛选手参观了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风洞实验室、地震工程馆、非平面影像实验室以及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让两岸的参赛选手们感受了浓厚的“创客”氛围。

8月19日的工作坊更是拉近了创客们与前沿科技的距离。两岸的选手们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坊进行学习体验,除了Shanghaino焊接制作工作坊、合成生物工作坊、减式工作坊、还有平面工作坊、创意粘土工作坊、零基础创意编程工作坊等,带给参赛队伍不一样的新奇体验。

8月20日开始,选手们开始了紧张刺激的“48小时创客马拉松”,各位年轻聪明的脑袋突破年龄和地域的限制,在这里碰撞与交融,脑力与手动结合的疯狂战斗,力争每一分每一秒,创造出自己的创意成果!

8月22日,本次大赛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济人楼圆满落幕。海协会会长张志军、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李文辉、副主任王立新、海协会经济部主任商成勇、Fablab Taipei创始人洪尧泰、台湾环宇广播电台主持人何致远、上海市台办处长王跃、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创意人才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晶、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邵学文、同济大学校团委副书记高玉磊等重要嘉宾参加了颁奖典礼暨闭幕式。

优秀的创客们积极参赛,执着于将想法转变成现实,正是他们对创造的热情,才成就了这场文化和情感的交融、人文和科技结合的盛会。我们期待明年更多的两岸青少年共同参与。

五、活动的效果

本次大赛分别设置成年人组和青少年组,大赛规模继续壮大。大赛从4月15日正式启动,到7月25日报名截止,,进入到决赛的选手从去年的140多名,增加到了210多名,仅大陆地区的选手就已达到去年的总参赛人数——150多名,台湾地区的选手更是高达59名,另台湾地区带队老师和特邀导师和嘉宾达26名,比赛场地也升格为更大的嘉定校区体育馆。

这场不分年龄和地域的大赛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更多的优秀创客涌现,更重要的是,创客们在学习、实践、创造的过程中,使得两岸交流的程度不断加深。

大赛从比赛的参与度、项目和最后的结果来看,都是胜于去年的,在技术的介入上、知识点上和最后的呈现上,要比去年丰富很多,成熟很多。两岸青少年

创客们在技术水平相比以往两届大赛有了明显提高,但技术只是一方面,我们还看到,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上,以及对人文的关注,结合技术手段对文化的传承等有很多推进。

青少年组以“未来城市”为主题,要求选手通过实际调研,观察分析城市现实需求和问题,畅想未来创新城市,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有的队伍将汽车与科技融合,设计“涡电流”辅助改进汽车刹车系统;有的设计了可远程监控温度的城市温度管家方案;还有的队伍发明了基于蛇形机器人的柔性救援系统、还有远程分析功能的挥拍练习器等,通过简单原型呈现项目成果,展现未来城市的创新与活力。

成人组的作品更是异彩纷呈,有用纸板和传感器制作的中国传统乐器——“纸上弹音”、有陪伴空巢老人的“智能物联适老棋盘”、有基于面部识别的智能外卖中转柜,还有农用采收自动机器人、专业实践教育平台、智慧环境监测与调控设计开发等等,涉及中华文化、教育、环境、健康、城市未来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等各个领域。

闭幕式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分别发表讲话,两岸选手代表上海商学院宋亮,台北科技大学陈思妤发言。

张志军在讲话中表示,从第一届到第三届,两岸参赛的团队和青少年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成果也更加丰硕。在这个平台上,两岸的大学生、中学生共同参与。特别让人高兴的是,本次创客大赛有小学生参与进来,相互交流,增加了友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体验性强、影响面广,深受两岸朋友们欢迎,他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由衷的高兴。

方守恩在讲话中对大赛的发起方、组织者、支持者表示了感谢。他指出,今年首次将比赛场地安排在我校嘉定校区,与往届相比,今年比赛规模更大,涌现了更多的优秀两岸青年“创客”。比赛拓展了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推动了两岸青少年在创新和科技领域的交流,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两岸青年参与进来,发扬“创客精神”,也希望海峡两岸青年朋友们再有机会来同济大学交流、学习。

六、后续延展

本次比赛受到国内众多知名媒体的关注和宣传:东方财经、嘉定电视台、看看新闻网、解放日报、文汇报、青年报、上海日报、联合时报、两岸关系杂志、香港商报、香港大公报、香港财经导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华新闻网、海峡之声、华广网、中国台湾网、上海与台湾网 等媒体到现场采访报道,更有众多媒体转载本次大赛的活动信息:新浪、网易、参政消息、中国设计教育网、中国网、参考网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上海飞契尔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Fablab O 中国“数制”工坊

2018 年 10月 10日